看著這張照片有無限的感慨
這位婆婆是美濃東門村的一位婆婆
手上抱的小女嬰是另一位婆婆的孫女
她似乎孤身一人住在東門村
養養山豬,種種田
這似乎是台灣農村的現況
農村窮,青年人口外移找工作,農村剩下的就是這些老人家
到了都市的年輕人久久才回家一趟
老人家的生活就只剩下寂寞
也許這位小女嬰不久也將離開這裡
兩位老人家的生活將更加的寂寞

聽著老婆婆說著,"人老了沒用囉....要殺這隻山豬還要請人殺,要花一千塊....
我哥哥他們住台北新店...."之類的話
不自覺得讓我想起了我和家裡人的代溝

家父是農村出身,到台北打拼的出外農青典型
在台北工作的很辛苦才闖出一片天
他常說待在農村沒出來的沒有前途
但是他骨子裡卻還是典型的傳統農青
殷實,努力,很懂得感恩,很誠信,很懂的珍惜
很多時候無法理解身為出外人二代的我們的觀念

很多時候我常覺得我夾在兩股不同的勢力中被拉扯
一股是典型的傳統的農青的思維
一股是全球化全然資本主義化的想法
這樣的拉扯常讓我無法好好的跟長輩們好好說話
前者是我的根本,我們家族就是這樣,簡單的知足的篤實的過日子
後者則讓我覺得我該前進,去追尋,去改變家中的想法,
去想辦法讓自己能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站的更穩
因為家裡沒有足夠的物質支持
所以在這競爭激烈的地方
我們這一代只能更加的融入這樣的情境中
無法好好的守著家的傳統,家的結構也一點一滴的被破壞和疏離

拍到這張照片的同一天
南璇姊才跟我和Splander兄聊她看無米樂的感想
她覺得片中的農民們很可憐
辛苦了四五個月的成果,卻只有100斤700NT的穀價
但是市面上所賣的米卻是一台斤就好幾十塊
農民的辛苦嚴重的被商人播削
她一直覺得以政府的作為是可以干預這件事的
但是我總認為在一個自由市場下
可以形成這樣巨大的套利空間
來自嚴重的資訊不對等
在經濟學的假設中這樣的不對等會毀了供需機制
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是農民始終繼續種稻,然後繼續被播削
受不了的就到都市找機會
找到機會的就在都市生根,不會再回農村去了
而農村的問題依舊
而這些讓我想起有勇氣回去的一位學長---賴青松
但我知道我是沒有勇氣回去的那一大群的人之一

我在想是否有人能協助農村的人獲得較多的資訊
把和搜購商人的資訊不對等縮小差距
使農民們獲得較好的經濟能力是否可以讓農青們回到農村呢?
我想除了台灣人愛虛名逐利的生活態度外,在連教改都欺負農村農民子弟的情況下
農青們不敢回去,也不能回去
因為回去就是無止境的世代貧窮
而老婆婆心中那一點點小小的希望
"兒女,孫子可以在他身邊陪她在那塊她渡過大半輩子的土地上安享晚年"
我想似乎難如登天
其實我很清楚的知道農民們要的不是一公斤稻米一定要多少錢
而是對於他們生產的東西的敬重,和家庭生活上一點小小的心願
畢竟對於傳統的農人來講,家才是生活的核心,家是一切生活的意義
如果不是為了家他們不會如此賣命
也因為前人給了他們一切所以他們很感謝祖先

看著這張照片
我彷彿又聽到我奶奶說"陳家ㄟ鄒公鄒傌,今日是年初一,都請你來甲飯喔"和
"宛孫一ㄟ讀台大,一ㄟ滴咧米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in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